国内首发!“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 | ||||
|
||||
12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山东日照向社会发布“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 本次发布的“20条”是首次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类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心理健康、科学健身五大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姜庆国在发布会上介绍,与2020年相比,虽然孩子们的身体形态有所改善,但在体能方面却出现下滑,跑得更慢、跳得更近、力量更小、耐力更差,各类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 为此,“20条”重点围绕健身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提出指南性、精简性、凝练性的指导,同时以释义、作用机理、实践操作等详细的技术支撑材料作为附件,深刻诠释其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为儿童青少年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提供权威指引,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虹表示,“20条”不仅聚焦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还重点突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精确定位、精准发力。在编制过程中,梳理了现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指南类文件,遵循易操作,易实施,强干预原则,体现多样性特点,结合实际开展情况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真正让儿童青少年有兴趣参与其中,提高同学们的科学健身素养,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从而全面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图源:新华社)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渠道和平台,广泛推广科学知识,在保持传统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新媒体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开发出适合各平台、路径的科普作品,将“20条”的推广贯穿于各项科普和运动健康促进工作中。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 1.科学运动强身健体、益智健脑,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儿童青少年要打破久坐状态,每间隔40分钟起身活动10分钟;除教学外,每天其他屏幕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3.按能量代谢特点,运动类型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4.运动前宜进行运动风险筛查,以确保儿童青少年安全地参与体育活动。 5.一堂儿童青少年运动课通常分为热身、主体以及放松部分,应当遵循全面性、趣味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原则,帮助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各项综合能力。 6.运动前热身能充分动员机体、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前热身5-10分钟,以体育游戏和动态拉伸为主。 7.运动后即时放松能加快身体疲劳的消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后放松10-15分钟,以静态拉伸为主,可辅以按摩。 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包括为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及灵敏素质等。 9.耐力练习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强化肌肉耐力、提升专注度、缓解焦虑和压力等,建议以不同方式进行3-5次/周、30-50分钟/次的耐力练习。 10.力量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肌肉力量、强健骨骼、增加瘦体重、促进心脏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应注重全身性,建议进行2-3次/周、30分钟1次的力量练习。 11.速度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快速移动能力、动作频率、身体协调性、强化心肺功能,建议进行2-3次/周、20-30分钟/次的速度练习。 12.柔韧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关节的灵活性、强化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3-5次/周、10-20分钟/次的柔韧练习,推荐采用静态拉伸。 13.平衡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运动感知能力、提升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2-5次/周、15-30分钟1次的平衡练习。 14.灵敏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神经肌肉适应能力,建议进行2-3次/周、10-20分钟1次的灵敏练习。 15.“天天户外120分钟,校内校外各60分钟”是近视防控的重要且有效手段;建议户外活动形式以视力追踪类为主。 16.儿童青少年阶段是掌握正确坐、站、走及写字姿态的关键期,“早预防、早教育、早发现、早矫正”是健康身体姿态促进的总方针。 17.应将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控制在适宜区间,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18.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磨炼儿童青少年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提高抗压能力,并能降低焦虑、改善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19.骨强化练习可以激活形成新骨组织的信号,使得骨骼变得更加坚固和致密,对于儿童青少年强健骨骼来说,建议进行力量练习和冲击性运动。 20.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健康提升都至关重要,科学运动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