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越来越“活” !盘活温州民间体育力量让赛事更有国际范
时间:2020-09-10 08:28:41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商报 字号:[ ]

老百姓身边的体育活动多不多?赛事火不火?这就得看体育社团活不活了。作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国字号改革试点城市,三年以来,遍布城乡的体育社团已经成为温州体育事业发展的“毛细血管”。政府包办体育逐渐成为过去式,“活”起来的社团正在成为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体育需求的“供给者”和“生力军”。

乘亚运东风传播龙舟文化

9月5日,为迎接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二周年,“绿水青山大联动” 杭州2022年亚运会倒计时二周年活动暨2020浙江省首届国际龙舟公开赛温州站比赛在瓯海龙舟基地举行。作为中国龙舟名城,龙舟运动在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素有“看龙舟、到温州”的美誉,龙舟比赛不仅展示着龙舟人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同时也是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充分体现。

作为全市一千多支龙舟队伍的“娘家人”,这几年温州市龙舟协会紧抓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落户温州的机遇,在社会力量办赛事、龙舟运动推广以及弘扬龙舟文化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17年,协会不仅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单位”,在全运会群众体育表彰会上进行颁奖,同时晋升为5A级社会组织团体。

去年,世界名校龙舟邀请赛举行,国内外16支世界名校龙舟队同场竞技,本次赛事是目前为止我市举办的参赛国别最多的龙舟大赛,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协会日后承办各类重大赛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在亚运会龙舟赛场上能有更多温州面孔,协会还积极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及龙舟高校嘉年华活动,特别在推动高校龙舟运动普及的同时,着重突出抓好青少年龙舟运动员的培养,为我市备战各项龙舟大赛输送优秀的苗子。

9月初,温州市龙舟公园将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作为龙舟运动的“精神家园”,公园提升工程依托温州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结合龙舟文化元素,围绕“山水”旅游格局的设计理念,打造成集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文化传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龙舟文化主题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北侧设立市职工龙舟文化拓展基地、青少年龙舟训练基地和市民体验基地。利用公园内河水域,西侧同舟河为传统龙舟表演区,东侧眺舟河为竞技龙舟训练水域。公园打造后,将形成岸上能游人、水上能游船、水陆有表演的格局。龙舟公园建设后将成为老百姓喜爱的龙舟文化公园,也是宣传展示龙舟文化的金名片,还是龙舟教育培训和拓展训练的研学基地,也将成为龙舟爱好人士讲好龙舟故事的精神家园,更是海外华人华侨寻根之旅的城市之窗。

铁三协会让赛事更有“国际范”

2015年,万达体育以8.5亿美元从美国人手里买下了国际著名铁人三项品牌IRONMAN的赛事所有权,让这项运动在中国迅速红火,更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也正是在2015年,温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正式成立!从小众到普及,从参赛到办赛,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温州铁人“能量无限”。

温州的铁人三项运动,发轫于龙港,近几年发展迅猛,“温州铁人”的朋友圈不断在扩大,无论是竞技水准、赛会成绩、明星选手、活跃程度、群众基础,目前在省内都是名列前茅。上个月,2020“铁人之夜”年会盛典在市区瓯江路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举行。回顾2019年,无论是苏黎世的铁力士山,还是本土的马拉松;无论是challenge台东,还是在洞头举办的长距离世界杯;无论是在台阶上爬到怀疑人生的玄铁,还是在浪涛滚滚的威海,都留下了温州铁人顽强的身影。

据统计,2019年温州铁人参加国内外铁三赛事18场,组织各类团练及体育活动进社区活动21次,累计参与1920人次,共收获9个冠军、14个亚军、10个季军。其中11人共13次完成226km大铁——在全国的地级市铁三组织中,这份“成绩单”足具分量!

这些战绩让“温州铁人”成为温州大众体育的一个品牌,成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一个缩影。铁人能量无限,温州市铁三协会不满足于走出去比赛,更是要请来“大神”选手来参赛,于是协会积极运作,借助社会力量,协助政府部门,把铁人三项国际大赛引入温州、落地温州。

2018年10月,温州国际铁人三项赛暨O2长距离铁人三项系列赛测试赛在洞头举行,来自12个国家30多位国际精英选手和400多位国内精英选手及铁人三项爱好者,在洞头进行了一场耐力与力量的角逐,这也是我市首次举行铁人三项赛。

因为2018年赛事的成功举办,2019年温州ITU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系列赛迅速跟进,顺利落地温州,“打铁第二季”实现跨越式升级,获得了国际铁人三项联盟(ITU)授权,从第一年的C类赛事一跃成为A类赛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赛,共吸引波兰、加拿大、俄罗斯、丹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572人参赛,其中外籍选手达70人,这也是温州迄今承办规格最高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

中国铁三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建秋表示,世界杯赛之所以落户温州,一方面是温州优越的地理条件,其完备的山海湖岛都具备了专业的场地条件;另一方面温州的铁三运动开展活跃,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实体化”改革让体育社团活起来

体育社团是体育的“细胞”。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尤其是群众体育,光靠体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激发民间的动力,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为此,温州市体育部门通过放权赋能、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来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体育社团实体化、市场化,选好“掌舵人”至关重要。协会面向社会,选聘专业热心人士担任新组建或换届的体育社团负责人,一改之前由在职干部或退休领导挂个职,“专业事由专业人来办,专业人才能办好专业事。”如今所有83个体育社团通过换届由体制外有想法、懂业务、富有激情的人士担任,使体育社团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体育社会组织。

此外,我市还积极鼓励体育社团争先创优,积极参与国家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对评上5A、4A等级的给予奖补并优先承接体育赛事、培训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大力推进体育社团党建工作,引导支持体育社团健康规范发展;建立体育社团年度考评机制,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扶持体育社团。

从过去体育部门的“关起门来办赛”“重办赛轻管赛”的现象,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目前体育社会组织已成为承接政府购买体育赛事和业务培训的主体,成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普及体育技能和科学健身的重要力量。

温州的体育家底,因社会力量的参与而逐渐丰厚。试点后,全市已有依法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05家,比试点前增长50.7%;市级体育社团83家,比试点前增长20.2%;4A以上等级39家,占比47%,党建覆盖率达92.8%,居全省乃至全国城市首位。体育社团的“大团结”,集聚了大能量,更是释放了大红利,目前全市已实现了乡镇街道“1+5”(建有1个体育总会、5个单项体育社团)全覆盖。社会力量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体制优势承办体育赛事,突破了政府职能的局限性,使赛事和活动更有活力、更具影响力。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